第六百九十章 再观察观察-《明末强梁》
第(3/3)页
皇帝要许梁出兵,许梁既不说出兵,也不说不出兵,而是一句我知道了来回应。那到底出不出兵呢?鬼都不知道。
既然许梁的回应模棱两可,那朝庭下一步的应对之法便没办法落实。
崇祯皇帝压着火气再次问诸大臣意见,不出意外,首辅大人再次招来崇祯皇帝恼怒的白眼。
这个时候,内阁大臣温体仁再一次站了出来,向崇祯皇帝献计道:“皇上,许梁这厮实在狡猾至极!他这样似是而非,臣等无能,实在没有妥善的应对法子。不过,微臣突然想起一人来,兴许,此人能有办法。”
“谁?”
皇帝和诸大臣都将目光集中到了温体仁身上。
温体仁沉声道:“武英殿大学士兼蓟辽总督孙承宗!微臣记得,派许江到西安府就任同知一职,也是孙阁老的提议,孙阁老足智多谋,必定有好的办法。”
皇帝听了,缓缓点头,随即又微微皱眉,若说朝中谁能让崇祯皇帝头疼的话,陕西的许梁排第一,那么内阁大臣兼蓟辽总督孙承宗便能排到第二。许梁是拥兵自重,无法无天,朝庭拿他没办法。而孙承宗虽然还谈不上拥兵自重,但此人在辽东威望太高,辽东系的将领个个眼高于顶,认人不认组织,缺了他孙承宗,辽东便会失控。更让崇祯忧心的是:自袁崇焕死后,孙承宗便自我放逐在了辽东,他身为内阁大臣,往往几个月难得往京师里走一回。
即便回到京师,进宫面圣,面对崇祯皇帝时,孙承宗也没有什么好脸色。
一句话,许梁是个刺头,孙承宗也不好摆弄。
崇祯皱眉,温体仁有心为皇帝分忧,这个时候也不敢胡乱插话,毕竟孙承宗威望太高,而且对自己一向不怎么买帐。万一自己这个时候说错话,传到孙承宗耳朵里,孙老头发起火来,温阁老心里也打怵。
温阁老不敢出声,首辅在黯然神伤。次辅徐光启见状,便开始和稀泥:“咳,皇上,陕西巡抚许梁如此回答,虽有敷衍的成份,但他也没有断言就不遵圣旨,坚决不出兵了!倘若此时急于把孙阁老从辽东召回来,咳,以孙阁老的火暴脾气,老臣担心情况恶化。”
皇帝心中也有些犹豫,便问徐阁老:“徐爱卿想说什么?”
徐阁老沉吟着,说道:“以微臣之见,召孙阁老进京的事情不妨先缓一缓,先给陕西巡抚许梁一些时间,观察观察情况再说。”
“唔……”皇帝在思考。
温阁老见徐阁老插了一脚,看样子有把自己的提议搅黄的趋势,不由不满地看一眼徐光启,冷笑道:“徐阁老,本官知道徐阁老与许梁那厮有些交情,本官也不反对给许梁一些时间观察观察,但这时间也当有个期限,难道许梁一年不出兵,咱们便要傻傻地观察一年?一年之后,山西还不知道会被民军祸害成什么样子!”
徐阁老听着温体仁冷嘲热讽,早就看温体仁不顺眼了,狠狠地瞪一眼温体仁,朝上方崇祯皇帝拱手,正色道:“皇上明鉴,老臣如此建言完全是出于公心,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。温阁老如此讥讽,着实令老臣寒心。皇上,请为老臣做主!”
皇帝见徐阁老居然说得如此严重,不禁也有些傻眼,忙摆手道:“哎,徐爱卿多虑了,朕是相信徐爱卿的。”然而又斥责温体仁:“温爱卿,徐阁老不仅是内阁次辅,更是朕的恩师。你莫要怀疑徐爱卿了。”
温体仁心神一凛,猛然记想徐光启的另一重身份,天子帝师!便收敛冷笑,朝皇帝拱手应道:“是。老臣遵命。”
皇帝点点头,想了想,又朝徐光启道:“不过,温爱卿说得也并非没有道理。朕可以给许梁时间,但这时间不能太长,嗯,就以十天为限吧,再过十天,若许梁还是没有动静,便传召孙阁老进京!”
皇帝定了调子,其他大臣便再无异议。徐阁老心里暗叹:许梁啊许梁,老夫能为你争取的时间,也就是这十天了!你可要把握住哪!(未完待续。)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