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八十九章 谣言-《明末强梁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民间风声一起,朝庭里的御史,给事中,便开始发挥他们的想象力,争赞恐后的往通政司递折子,要求严查的有之,要求朝庭出兵防范的有之,要求一举撤了许梁官职的有之,更有甚者,居然要求立即扣押尚在皇宫里伴读的许府大夫人冯素琴,以此要挟许梁!

    朝野闹得不可开交,内阁也终于沉不住气了,以内阁首辅周延儒的名义,往陕西巡抚衙门下了一道敕令,要求许梁谨言慎行。

    啪!许梁难得地当着罗百贯,王启年,铁头,段志刚,贺齐等一干嫡系属下的面摔了一只上好的茶杯。

    “一辈子玩鹰,今儿还让鹰琢瞎了眼!”许梁怒气冲冲地叫道:“本官还真没看出来,民军当中,居然也有这样灵光的头脑!”

    段志刚说道:“大人,虽然眼下还没有明确证据证明,这些消息就是从高迎祥那里故意散播出来的,但无论从哪方面看,高迎祥的嫌疑都是最大的。”

    王启年冷静地分析道:“先是故意送给大人一批值钱物件,紧接着便在山西和京师大肆宣扬,给朝庭造成一种咱们确实与高迎祥勾结的假象,从而引起朝庭的怀疑,只要朝庭有所怀疑,便可以离间大人和朝庭的关系。能够逼反咱们最好,即便不能,也能让朝庭和咱们陕西之间不是一条心!”王启年说完,感叹道:“如果这个计谋是民军首领自己想出来的,那当真是歹毒无比。想不到民军当中,居然也有如此心机深沉之人!”

    铁头握紧了拳头,气得哇哇大叫:“少爷,高迎祥如此算计咱们,这口气岂能忍了!咱们陕西拥兵十万,不给高迎祥一点教训,他还真当咱们是好惹的!只要少爷您下令,我这就点齐兵马,杀进山西,把高迎祥的脑袋摘回来!”

    几名嫡系手下都拿眼神看向许梁,等待着许梁的最终定夺。

    许梁垂下眼皮子沉思了好一会,突然嘿嘿一阵轻笑,然后看向众人,许梁摇头道:“本官是人,不小心让狗咬了一口,总不能再咬回去吧?高迎祥如此做法,其目的便是要离间本官和朝庭!这等雕虫小计,岂能让他如愿?!”

    王启年疑惑地问道:“那……大人的意思是?”

    许梁坐回到虎皮太师椅子上,幽幽然说道:“他们闹腾得越凶,咱们就应当越要镇定!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!王启年,你去拟道折子,抓紧时间给京师送过去。”

    王启年疑惑地看着许梁,问道:“大人,怎么个回法?”

    许梁想了想,幽幽然说道:“就四个字:绝无此事!其他的话,多一个字都不要写。”

    王启年瞪大眼睛看向许梁,问道:“绝无此事?”

    “绝无此事!”

    王启年点点头,然后又担心地道:“怕就怕朝庭派人来长安实地调查,毕竟上天龙进长安,明里暗里,许多人都看见了的。”

    许梁不屑地冷笑道:“谁来查?都察院那些书呆子?还是锦衣卫或者东缉事厂?他们不怕死在陕西,就尽管来调查吧。”

    许梁如此一说,诸人都笑了。大家伙不由得想起前任东缉事厂的厂督余化田,这人便是妄想勾结三边总督洪承畴,陷害许梁,然后不明不白地死在了陕西。

    也正是有了这个前车之鉴,东厂厂督的继任者上任之后,对前任的死因,连屁都不敢放一个。至于派人去追查余化田的死因,更是连提都没有提。

    绝无此事,这便是许梁给朝庭的一个答复。由陕西参政王启年起草的奏折送到京师之后,一到通政司,便被连夜送进了内阁,内阁当值的阁老是次辅徐光启,徐光启接到陕西巡抚衙门的回应奏折之后,更是不敢担搁,深夜敲开了内宫的宫门,让守的太监去禀报崇祯皇帝。

    皇帝看奏折看到半夜,已然睡下了,被太监战战兢兢的声音唤醒,不由大为不悦,正要发火,待听清了是陕西巡抚许梁的奏折到了之后,便顾不得发火了,换了衣服便忽忙来到养心殿。
    第(2/3)页